《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5-01-21 11:02:34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万以内的认识信息窗2。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

1、观察规律,再接着往后数5个。

27、37、47、57、xxxxxxxxxx

110 、210、310、410、xxxxxxxxxx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20xx 3693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当然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课前做为一个预备练习。

(二)讲授新课

1、汇报调查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结果,并揭题。

强调调查到的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说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时,教师课件出示,并请生认读。那如果一千一千再往上数,更大的数又该怎么读呢?——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万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调查、汇报,引入到今天学习的内容的同时,又让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

2、教学第一个红点。分三步走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xx个千,xx个百,xx个十和xx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学第二个红点

(1)观察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教师说过一遍学生不可能就掌握了,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强化,这里还安排了2个活动]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计数器上拨一千,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课堂练习。[将两个例题的内容整合]

(1)课本第11页的“自主练习”第1题。

数数

(2)读数。

①从994-1000;

②从9995-10000。(又是一个数学活动,这里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3)写数

5、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到这里,整个教学过程就结束了,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此处隐藏3792个字……果。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口算方法。同时特别关注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的方法,为学习整千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作铺垫。在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120看成12个十时,可以借助计数器或者小棒很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

我想:无论是数的认识的教学,还是其他知识的教学,只要从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大处着眼,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这些小处着手,课堂教学效率必定会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4

教学目标

⒈认识计数单位“万”,能够说出对一万的感受。

⒉能够感知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并能够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能够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

⒊经历数数到记数的过程,感受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

⒋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中的变与不变。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出示大正方形数出在这个大正方体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⒉你打算怎样数?带领学生一起数小正方体的个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数,逐步产生新的计数单位,体会新的计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指导按照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从而使学生在不同的数的过程中感受10个单位就是一个相邻的较大的计数单位,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二、新课

㈠多种方法表征万以内的数,感受位值。

⒈按单位数数,感受按单位计数的简洁。

⑴刚才我们从一一直数到一千,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么数的?

⑵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我们把这些数数用的单位叫做计数单位,下面我们就用这些计数单位来数一些数好吗?

⑶老师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这样的一些模型你能数出你的模型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教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下面一个学具袋,学具袋里面装有以下物品(零乱摆放):

⑷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你为什么把相同的计数单位放在一起去数?

(学生在利用模型计数的过程中,感受按照不同计数单位计数的方便与简捷。同时在梳理、摆一摆、拼一拼的过程中理解数的组成。)

⒉自己制作计数器表征数。

⑴这么多的小正方体,我们同学通过把相同的计数单位放在一起数,很快就数出了小正方体的个数。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些珠子,但肯定不够2342个,你们能试着用这些小珠子也表示出2342吗?

⑵看我们自己制作出了一个简易的计数器。

⑶看来同样的珠子放在不同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就不同,我们用很少的珠子放在不同位置就能示出一个很大的数。

(在用很少的珠子表示很大的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计数器的方便与快捷,感受位值)

⒊用十进位制值计数法表征数。

⑴你们能用数记出这个二千三百四十二吗?

⑵2千就在千位上写2,3百就在百位上写3,4十就在十位上写4,2个就在个位上写2,我们把这些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就可以表示出这么大的数,你觉得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怎么样?

⑶这里的2、3、4、2分别表示什么?

⑷这两个2所表示的意义是否一样?

(在写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计数方法,进一步感受位值。)

⒋用计数器计数,理解数的组成。

⑴刚才用很少的珠子放在不同位置就表示出了一个很大的数,有了这个计数器不管这个数有多大,我们都能用很少的珠子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用这个计数器来表示一些数好吗?

⑵用计数器拨出下面物体的个数并写出这个数来。

234209834091200

⑶指导用0占位,体现位值。

⑷用计数器拨出课前认识的两个四位数1835、4589。并根据这两个数把1835一个一个地向后数、4589一百一百地向后数。

(学生在拨计数器、写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计数器表示、写数的方法,同时体会十进位制止计数法的计数方法)

㈡认识一万

⒈不同方法的数数认识一万。

⑴在计数器上拨出9999,你知道9999再添上一个是多少吗?你能试着用计数器拨一拨吗?(9999再添上一个就是一万了)

⑵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9个一千再添上1个一千是几个一千,10个一千就是一万,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在黑板上写出这个一万。

⑶那一万到底有多大呢,用模型从一千数到一万,将来我们数更大的数的时候还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万,感受万与千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到今后我们可以以万为单位去计数更大的数。)

⒉用不同模型感知一万

⑴想办法数出一万粒绿豆

教师提供两个容器:一百粒绿豆大约一小瓶盖,一千粒绿豆大约一小烧杯,你打算选择哪个容器数出大约1万粒绿豆?怎样数?

⑵利用一万人的模型认识一万

(通过学生写数使学生感受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体会位值)

㈢梳理计数单位,制作完成数为顺序表。

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⒉其实这节课有一位好朋友一直在帮助我们学习,你们知道是谁吗?(数位顺序表)每个计数单位都有自己的位置,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我们叫它数位。

数位顺序表

()位()位()位()位个位

⒊你为什么给这个数位起名为万位?你觉得万位左边还有数位吗?为什么?左边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与万又会有什么关系?万位左边还有很多数位,我们今后还要去认识。

(学生在梳理计数单位、数位的过程中,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同时掌握整数的计数规则)

㈣介绍古埃及象形文字表示数,体现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

⑴介绍古埃及计数方法:

古埃及人用一根竖线表示一,9根表示9,一个骨就是骨头表示10,用这个锁表示100,这个莲花样子的图案表示1000,一个弯曲的手指表示10000,那你们知道古埃及人想表示一个数怎么表示吗?

⑵如果想表示9999怎样表示?用我们现在的这种计数方法,你觉得怎么样?(简洁方便)

⑶用我们现在的计数方法来计数,只要在不同的位置上用数字表示出计数单位的个数就可以了,这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通过与古埃及计数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再一次感受如何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来计数)

三、巩固练习

⒈写出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1234234615891230

⒉下面哪个数最接近8000

9867800776908032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